上海黃浦區吹響投促工作“沖鋒號”
2月24日,上海市黃浦區召開投資促進大會,表彰了黃浦區投資促進突出貢獻集體和個人,明確了2022年投資促進工作。
經濟增長保持“強動力”,國際化環境更具“吸引力”,市場主體服務再上“新臺階”……2月24日,上海市黃浦區召開投資促進大會,表彰了黃浦區投資促進突出貢獻集體和個人,明確了2022年投資促進工作。
2021全區GDP超2902億元
會上,黃浦區發改委發布的《2021年度黃浦區綜合營商環境發展報告》顯示,2021年黃浦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02.4億元,繼續保持全市第二,中心區首位。經濟密度達到141.44億元/平方公里,人均GDP達到43.84萬元,全國領先。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,金融業增加值約占全市1/6,專業服務機構增至4700余家,商品銷售總額超9300億元,“首店”引進數量位居全市第一,高新技術企業比例逐年提升。
據悉,2021年黃浦區不斷完善投資促進大機制和營商服務環境,區域經濟發展穩中有進。全年共引進內資363.98億元,完成全年目標214.1%;引進合同外資16.46億美元,同比增長4.9%;實現區級財政收入267.03億元,同比增長16.5%,總量居中心區第二,增幅居中心區并列第二。
在做大做強首發經濟、總部經濟、外資經濟三方面可圈可點,共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首店、旗艦店33家,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家、貿易型總部6家、民營企業總部10家,一批重點項目落地。
在外灘金融集聚帶建設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創建、“演藝大世界”品牌打響、張江黃浦園空間優化等重點工作推動下,“3+3”六大產業發展態勢喜人,克服了新冠疫情和國際復雜形勢等不利因素,均實現了正增長,其中金融服務業、科創服務業和健康服務業增長均超過30%。
此外,“1+1+1+x”的大招商機制進一步優化,逐步加強街道在企業服務中的重要作用,放大部門、街道和招商公司的協同效應,牢固樹立“一盤棋”意識,共同做好投促工作。
將繼續聚焦優勢、提升能級
今年,黃浦區將繼續全力完善全區投資促進大機制,加強投資促進大機制的統籌,繼續提升線上服務企業的能級,完善服務企業平臺的網絡;聚焦優勢、提升能級,一手抓重點項目引進落地,積極挖掘新增長點,一手結合項目推動產業發展,不斷優化整體結構,著力提升三大千億級產業能級——
金融服務方面,積極爭取加大金融服務業開放力度,持續做強資產管理和金融科技兩大新增長極,加快推進重點項目轉化落地,舉辦“雅集·黃浦”系列生態活動,不斷放大外灘大會、外灘金融峰會等平臺效應,著力提升“外灘金融”品牌影響力。
商貿服務方面,大力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,加快南京路、淮海中路、豫園三大世界級商圈能級提升,高質量推進世紀廣場及周邊商業項目改造提升,積極推動淮海中路商業業態規劃落地,推動豫園二期與地塊更新相融合;進一步集聚全球中高端消費品牌,培育壯大本土品牌,大力發展夜間經濟、首發經濟、全季時尚經濟。
專業服務方面,聚焦專業服務業全球龍頭企業,積極培育引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服務機構,搭建面向國際、內外鏈接的項目合作交流平臺,進一步提升“環球專業服務樞紐”能級。持續推進常態化聯系走訪企業制度,進一步提高“組團式服務”效率,推動產業集群做大做優做強。
此外,加速發展三大百億級產業。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,積極發展新技術、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。聚焦生物醫藥、醫療器械、高端診療、醫學美容、健康管理等行業,健全多層次對接需求、全方位轉化落地的產業生態,以廣慈—思南國家轉化醫學創新產業園區建設為重點,著力打造創新能力強、發展能級高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。深入實施以“場景+龍頭企業+生態”為主導的“AI 增能計劃”,加快推進上海特種機器人創新中心、“海派智谷”等重點項目建設,持續推進人工智能產業“南北兩翼”建設。(鄧侃)
編輯:羅浩
聲明: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。任何情況下,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。
-
{{item.username}}
{{item.commentcontent}}
{{item.createTime}}